演員簡嫚書,在練習瑜伽提斯的路上:妳今天的身體就是不一樣,甚至不用跟前一秒的自己比
本文選自《500輯》Issue69「我和身體一起工作」
疫情這些年,口罩遮住了一半的臉,硬生生剝奪了嗅覺這項重要的感官,人們無法好好呼吸,生活中「少了一味」。本期《500輯》由陳德政擔任客座主編,這期專題是做為文化工作者和一位身體的主人,對這場世紀流行病最「切身」的回應。
同為瘟疫後的倖存者,我們應該更加珍視,並重新打開這些年閉鎖的身體。攝影師林軒朗用他沉靜的鏡頭,捕捉到六位工作者充滿張力的體態——流動的線條宛如交錯的時間,每個姿勢,都是努力奮鬥過的結晶。身體在黑暗時代裡發光,照亮了隧道的盡頭,願你也是透過自己的雙手,翻讀了這一份報紙。
簡嫚書
34歲,投入演員工作12年。小學參加田徑隊,高中短暫接觸過瑜伽。26歲時因尋找心靈平靜再次開始瑜伽,懷孕後為了持續練習接觸瑜伽提斯(yogalates),至今是她最愛的運動之一。
你覺得演員特別倚重身體的哪些部位?
簡嫚書:我真正意識到「訓練身體、讓身體成為工具」,是念了戲劇系後,基礎表演課上會大量開發身體覺知。演員的身體要一直保持在彈性靈活的狀態,不是刻意強化某部分肌肉,而像是擁有隱藏版的肌肉線條,可以隨角色需求去調整到那個姿態。在我認知裡,身心是同步的,心理會直接影響身體狀態,像有本書說「演員是情感的運動員」,我們一直去鍛練到隨時可以達到情緒,但身體也要能跟上。
舞台劇因為距離遠,要多利用肢體表達情緒。拍電視劇和電影時因為鏡頭很近,更要著重臉部肌肉的管理,像哭得很用力的時候,表情要能明確被看見,也要哭得好看。
瑜伽跟瑜伽提斯的最大差異點?這8年來的練習對內外在有造成什麼改變嗎?
簡嫚書:瑜伽提斯因為加入了「皮拉提斯」,所以很有效率、很精確訓練「肌肉」的強度,瑜伽比較沒有針對特定部位去訓練肌耐力,比較是整體的伸展。我本身的身體柔軟度比較好,肌力反而需要被特別訓練,瑜伽提斯就成了愛好。
從26歲練習瑜伽至今,身心都有變化,它是同步的。身體部分,線條跟循環代謝變好,這是很顯而易見的,你怎麼練它就會回饋給你。透過身體的正向變化,心靈會變比較敏銳,你可以察覺現在吃的東西,你的身體喜不喜歡、需不需要。練習瑜伽像是在練神經系統,交感神經跟副交感神經平衡的時候,會改善原本失眠的困境、連帶影響情緒。像以前在拍攝換場的移動時,我是很警覺的、會讓自己hold在一個狀態上,但開始練瑜伽後,我竟然會睡著,那就告訴我:我真的累了,該休息就休息。身體好,情緒也會在比較好的狀態上,負面的東西比較不會來打擾你。這是我感受到的。
你會有倦怠期嗎?
簡嫚書:滿多人問我為什麼有辦法堅持?但我其實是要告訴自己「要放鬆」。之前我確診,想説不然還是運動一下好了,但後來覺得不行、應該讓身體休息。要臣服於自己的身體,不要去強迫它,它到哪就到那裡。
我的瑜伽老師說,當你有固定的練習狀態時,身體會找到一個需要的進食量;可以說,因為我有這個意識,透過身體的練習,飲食也來到了很平衡的狀態,今天覺得「吃這樣就夠了」。身體已經訓練在很敏銳的狀態時,用身體去感受生活中的每個部分,其實都會很精準,你可以相信身體。運動或瑜伽練習最重要的就是——我擁有一個我的度量衡,就是身體。
瑜伽讓我感覺到這個運動是適合我的,做起來也舒服。那個「舒服」不是指輕鬆,而是要找到身體的「甜蜜點」——是有點壓力但可以負荷的狀態,並且會讓你持續進步。用身體嘗試新的體驗很有趣,我兩個月前開始練習芭蕾,本來以為自己使用身體已經蠻淋漓盡致了,接觸芭蕾後才發現還有我完全沒感受過、開發的部位,如果沒有去使用它不是很可惜嗎,這個發現對我來說是個很大的動力。
責任編輯:胡士恩、林亞璇
攝影:林軒朗
圖文出處-https://500times.udn.com/wtimes/story/12671/6739548